阅读本文前,您可以点击【】成为铁粉,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,免费了解党史热点、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。
【前言:】
1987年,太行山里头有位85岁的老大爷,坐着伊朗产的小汽车,一路颠簸到了北京后海的南边一个院子里。大爷车刚停稳,杨成武将军和他夫人赵志珍就赶紧迎了上来,满脸笑容地打招呼:“金生老兄,你可算来啦!”
邢金生乐得嘴都咧到耳根了,他紧紧抓着杨成武的手不放,眼珠子转来转去,像是在找啥人似的。他朝杨成武两口子问:“易生咋没来呢?”没想到,这话一出,杨成武夫妇俩立马就嚎啕大哭起来。
【易水河畔,我看就叫易生吧!】
易生是杨成武将军的头号宝贝闺女,更是他心头上的那块肉,疼得不得了。
1937年,杨成武和赵志珍两人经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同意后,正式结为夫妇。过了两年,部队遭遇了大规模扫荡,杨成武带着晋察冀第一分区的战士们在大龙华拼死抵抗,那会儿赵志珍眼看就要生孩子了。
那时候,杨成武正忙着打仗,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妻子。当地领导看赵志珍行动不方便,就安排人把她送到了水泉供给部那边。
但没几天功夫,日军就打到了水泉那地儿。大伙赶紧给赵志珍找了头骡子,让她骑上,跟着大伙儿赶紧撤。
赵志珍他们走了快十天,终于走到了易县刘家台的白沙村里。就在这时,孩子也呱呱坠地了。可没想到的是,孩子刚出生没多久,也就一个多小时吧,日军就突然冲了过来。供给部的同志一看情况不妙,赶紧组织大家撤离。
一听说赵志珍抱的是杨成武将军的女儿,乡亲们啥也没多想,立马卸下门板,拿绳子绑好,中间再插根棍子,就这么抬着母女俩赶紧走。刚抬出没多远,鬼子就闯进了村子。
村民们扛着赵志珍和她女儿,翻山越岭,走了好多座山。赵志珍想让大伙儿把她放下来歇歇,可村民们就是不肯。有一天,日本鬼子的飞机突然来空袭,村民们立刻把赵志珍母女搂在怀里保护起来,这让赵志珍心里头暖洋洋的,特别感激。
反“扫荡”战斗取得成功后,杨成武得知了老婆生孩子的消息,这时候他终于能腾出空来和老婆见面了。
在那间老旧不堪的屋子里,杨成武见到了老婆,她正搂着一个睡得香甜的小家伙。一看到他,赵志珍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,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,然后抱着孩子对他说:“咱们家又多了个女小将啦。”
赵志珍提议道:“咱们得给孩子起个名字。”
杨成武琢磨了一小会儿,然后两手一拍:“这娃子在燕赵大地,易水河边降生,干脆就叫他易生算了!”
易生这辈子挺坎坷,才两岁大的时候,鬼子又来村里捣乱,她就被送到好西古县村的一个老乡家里寄养。
日军不知咋知道杨成武的娃在这个村子,突然就包围了村子,把所有村民都赶到了一块空地上,硬逼着大伙儿把杨成武的娃交出来。
日军立马就把村长逮了起来,恐吓村民们,要是不交出孩子,就会落得跟村长一样的下场。话音未落,他们就把村长给处决了。
那时候,易生就混在人群堆里,村里人都心知肚明,日本人正满世界找她呢,可大伙儿都憋着没说。日本人折腾了一整天,想尽办法也没能从村民嘴里套出易生的藏身之处,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。
【“多好的孩子,怎么就死了呢?”】
刚从日本人的追捕中脱身,易生又在五峰寨碰上了麻烦。
1943年那会儿,赵志珍带着易生,悄悄在敌人鼻子底下溜达到了五峰寨。她们母女俩找了个叫不老庵的地儿安顿下来,那地方偏僻得很,就四户人家,藏得严实。再加上附近就是八路军三十五团的驻地,敌人心里头怵,根本不敢往那儿凑。
没过多久,杨成武因为得了疟疾,也被送到这儿来接受治疗。他们一家临时住进了一户农家,这家的主人是两兄弟,大哥名叫金生,已经过了三十岁,还没成家立业。弟弟呢,早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。这两兄弟特别实在,干活儿也利索,对人热情得很,把杨成武一家当作是自家人一样照顾。
杨成武心里头热乎乎的,直接管金生叫起了大哥,还顺着称呼金生的弟弟和弟妹为二哥和二嫂。
杨成武的病老是不定时地犯,幸好有金生一家人在旁边帮忙照顾。但有一天,杨成武的病刚好又犯了,这时候卫士急匆匆地跑进来,跟他说敌人打过来了。
敌人专门盯着杨成武,前面已经和敌人打了起来,可因为敌人装备太好,没办法硬抗,杨成武只好先撤退。
易生还年纪小,炮弹一炸响,他就吓得大哭起来。赵志珍心里明白,带着孩子在身边,肯定会让人发现他们的行踪。所以她做了个决定,自己留下来照看孩子,让老公先撤走。
杨成武就是不走,这时金生站了出来,对他说:“赶紧撤吧!这儿有,知道妻女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了。
这天夜里,杨成武他们悄悄躲在天津沟的山顶上,他整晚都没合上眼,心里始终牵挂着家里的老婆和孩子。
第二天,天才蒙蒙亮,杨成武就摸黑把兜里的电话机掏了出来,赶紧跟组织通上话。一听敌人已经撤了,他们心里那个急啊,立马就往山下赶。
一回到村里,杨成武就碰见了金生大哥,他问道:“你们近来咋样啊?”金生大哥笑着回应:“都挺不错的!”
那会儿,敌人眼看就要冲上来了,金生赶紧把赵志珍和易生塞进了石崖底下一个山洞里。日军没找到杨成武,气得要命,直接把房子给烧了,然后就撤了。
杨成武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,他打心底里感激金生一家,要不是他们出手相助,他的妻子和孩子现在会是什么样,他想都不敢想。
很快,战事吃紧,杨成武一家不得不告别不老庵。但他们心里始终铭记着金生大哥给予他们的救命大恩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杨成武动手写了本《敌后抗战》的书,里头有一篇文章,标题是《在五峰寨的惊险经历》,里头仔仔细细讲了当年他是怎么被金生一家出手相助的事儿。
这本书刚面世不久,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。五峰寨的人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金生,对他说:“告诉你个好消息,杨成武将军还没把你忘了呢。”金生一听,连连点头:“对,将军还记得我呢。”
金生大爷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年的事儿,琢磨着啥时候能再和杨成武见上一面。可他侄子却拦着说:“这都几十年没走动了,人家现在都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大官儿了,咱平民百姓哪有机会见啊,还是别去了。”
金生大爷铁了心要去北京,全国政协的接待人员也很给力,帮着大爷联系上了杨成武。杨成武一听这事儿,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,连忙说想赶紧见见大爷。
过了好几十年,金生都已经85岁了,他心里琢磨着,易生现在应该长成大姑娘了。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易生其实早就不在了。
碰到杨成武,金生直接就问:“易生咋样了?”没想到话音刚落,杨成武和他媳妇就伤心地哭了起来。他们告诉金生,易生在1972年已经走了。
金生眼眶泛红,泪水直流,真没想到,当年他出手相救的那个女孩,竟然会比他先走一步,这事儿让人心里真难受。金生悲痛地低声念叨:“那么好的一个孩子,怎么说没就没了呢?”
想换个心情,不那么沉重,杨成武将军就聊起了不老庵的近况。金生擦干眼泪,答道:“现在大伙儿都过得不错,没了那些压榨咱们的人,老百姓生活自在多了。”
杨成武心里明白,金生老爷子那么讲,其实是想让他别太挂念。回想前几年,五峰寨遭了冰雹灾,乡亲们的生活还是紧巴巴的,经常填不饱肚子。
赵志珍走回屋里头,不一会儿,就拿了些厚衣服和甜糖果,还有200块钱,一并递给了金生老人。老人眼眶湿湿的,心里头那个激动,真是没法说。
晚上吃饭的时候,杨成武和赵志珍一起端起酒杯,对着金生大哥说:“愿金生大哥身体好,长命百岁。”金生老人干脆地把酒干了。吃完饭,他们还一起拍了张照片,当个留念。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(点赞、评论、转发)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【】,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下一篇:哈尔滨新区“黑科技”为亚冬会注入强劲“新”动能
